Search

「如何發掘自己未解決的議題」

我在準備課程的時候剪了一段影片,那段影片是有關一...

  • Share this:

「如何發掘自己未解決的議題」

我在準備課程的時候剪了一段影片,那段影片是有關一位媽媽嫌棄女兒胖,不斷用使手段,譬如買小一號的衣服給女兒穿,讓她女兒看得到,穿不到來激勵女兒減肥,搞到女兒對她的母親充滿怨懟。

這段影片讓我想起了「大餓」裡的母親。那位母親自己把身體練得很精瘦,人人稱讚。她對女兒的胖總是有著嫌惡的表情。

我覺察到這兩位母親和其他擔心兒女太胖的母親似乎不太一樣。

於是我靜下來檢視她們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

啊!不一樣的地方是:她們的情緒特別特別的強烈!

電影沒有交代這兩位母親的過去,但是她們都「練得很精瘦」,以自己的毅力為榮!換言之,非常有可能她們的女兒是自己嫌惡版的示現,當她們看到自己肥胖的女兒,彷彿看到曾經失敗的自己,因此眼睛特別痛,情緒特別特別的強烈。

我回想起最近接觸到的個案,都有類似的模式。

因為孩子難搞、堅持己見而痛苦的媽媽,本身就有著因為堅持己見而覺得被人討厭的議題。

因為孩子不肯面對網球、課業困難而大抓狂的媽媽,本身就有著覺得人生好難,可不可以不要面對的議題。

而他們共有的特點就是對孩子的情緒特別強烈。

孩子不乖是會生氣沒錯,但情緒異常強烈似乎代表著他們有著未解決的議題。

覺察到這個模式,我開始掃描我對什麼事情有著特別強烈的情緒,藉此來省視自己有什麼未解決議題。

畢竟人類的腦袋為了保護自己,經常會視而不見,而且是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你有這個議題,就只有自己看不到。

我因此非常想透過覺察自己有特別強烈的情緒來探索我所不知道的自己。

我曾經是不負責任的學生,我就在猜想,我會不會對課業不負責任的學生感到特別憤怒呢?

剛好這陣子在打期末成績,幾位學生說要交作業,請我等他們一下。

我等了又等,學生沒交,我就打了他們該有的成績。

學生來道歉說抱歉讓我等,因為覺得我很軟心,一定會等他們,所以一拖再拖。

我反過來安慰他們說,很遺憾,我沒等到就送了。

學生並沒有因為我當他們而不開心,反而很擔心我會討厭他們。

我說,不會的,我當你們並不是在懲罰你們的失信。

這個分數純然就是反映了你們的付出程度而已。

和被當的學生一一對談,我知道我對於有拖延症的人是沒有情緒的。

因為我自己的拖延症已治癒,已過關。我沒有拖延症的議題。

我繼續興致盎然的覺察著自己的情緒,掃描著我有什麼未解決議題。

接著就看到facebook 上一位朋友在曬老公。

看到她描述她老公把家事做好,把飯煮好,信用卡隨便她刷,老公稍微抱怨一下,她眼神一瞪,老公馬上下跪求饒,我覺得超級不舒服的。

一覺察到自己的不舒服,我趕緊透過自由書寫往下挖。

我進入意識層面之下探討自己為什麼那麼強烈的不舒服。

我常常跟人家說,我一生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跟我前夫生活在東吳大學對面的那排別墅其中一間,財富很充裕,煮飯也不用煮,直接在東吳大學附近隨便一家餐廳吃,吃飽了就帶著孩子在操場跑跳。

那是我一生當中最愉快的時光了。

現在我看到朋友跟我當時一樣過著不需要擔負責任義務,只需要玩樂的生活,我的眼睛超痛的。

我問我自己,我會感到不舒服是不是因為覺得她這樣不行,這樣沒有骨頭以後沒人靠你就完了?

我的心透過自由書寫告訴我:不是。

我會有強烈的情緒是因為我還很想念那種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任性的日子。

雖然後來理性上知道這種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任性的日子是建立在不知死期將至之上,我當時並不知道我家的經濟已經在期貨的洪流中被淹沒了,但是那種不理性期待著像幼兒般被完整照顧且可任性的渴望,仍然在內心深層之處影響著我的行為。

人類的行為經常被這些暗潮洶湧的念頭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能夠透過強烈不爽他人某些行為看到自己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未解決議題,實在是太棒了!

如果你對某些事情有著特別強烈的情緒,也就是別人覺得還好,你心裡卻特別過不去的那種事,試試看問自己,我是不是有什麼議題壓在內心的深處沒有被看見?

我得先警告你,看見,會是痛苦的。

我的研究生曾經跟我說,來到我們系上上家庭的課程以後,她看到了自己原先沒有看到的部分:原來自己那麼像她最討厭媽媽的那部分。

看到了之後她很痛苦,好想回去那個不知不覺的狀態,但是回不去了

我跟她說:「看到才有救。沒有看到,那不過是溫水煮青蛙,不知死之將至而已。」

我告訴她,看到自己最不堪的地方就如同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看到了,你就有機會變成一個更有覺知,不被莫名的力量推著做選擇的人。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我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的副教授,「我們,相伴不相絆」、「和自己,相愛不相礙」的作者。
View all posts